期刊简介

  《家庭中医药》 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增进大众健康为己任,以家庭生活为中心,宣传介绍中医药在防病治病、食疗养生、保健长寿等方面的经验与常识,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深入浅出、方便、易学、有效的中医药知识和切实可行的中医药方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深受读者欢迎。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出版部门: 《家庭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374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379/R

邮发代号: 82-65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家庭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家庭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5-3743
  • 国内刊号:11-3379/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家庭中医药杂志2015年第1期文章
  • 抗癌明星“西黄丸”

    西黄丸,是临床上公认的中药抗癌明星.很多癌症患者在手术和放化疗后,选择西黄丸作为预防癌症复发的配伍治疗药物,往往都能取得很不错的效果.......

    作者:知心 刊期: 2015- 01

  • 失眠的时候想些什么(下)

    (五)其实抛开动机,睡觉是件挺美好的事,我很喜欢睡着的状态.北京话,睡不着眯着,也不错.虽然入睡困难、睡眠浅、夜间觉醒、早醒、醒后感觉不清醒这些统统都被定义为失眠,但是可以先不必紧张地对号入座.睡眠本身的意义,其实就是休息和放松.反过来讲,从心灵到身体的休息和放松,都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为什么静坐和瑜伽可以代替一部分睡眠.听闻有的修行人打坐,甚至夜不倒单(就是彻夜不睡).......

    作者:程延君 刊期: 2015- 01

  • 专治小儿病的外治方

    小儿脐炎取车前子适量,洗净焙干,研成极细粉.先用生理盐水将脐部洗净,清理创面后将车前子粉撒于脐上,以药粉覆盖创面为宜,并用无菌纱布包扎,隔日换药一次.一般一到二次可愈.......

    作者:王炎 刊期: 2015- 01

  • 局方至宝丸

    许多人认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其实,中医在危急重症的治疗方面也能起到重要作用,著名的“温病三宝”就是中医急救的典范.包括: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和局方至宝丸.......

    作者:李会 刊期: 2015- 01

  • 治斑秃验方

    1.白鲜皮30克,鲜侧柏叶30克,骨碎补15克,生山楂15克,白芷10克,加95%酒精500毫升浸泡1周,去渣取液,涂于患处,每日1~2次.2.鲜骨碎补或生姜切片,涂擦患处,以局部有热感为度,每日3次.3.冬虫夏草60克,浸于300毫升75%酒精中,以药液涂患处,每日3~5次.......

    作者:官立刚 刊期: 2015- 01

  • 冬季双手谨防干燥性湿疹

    老李爱人的双手患有一种皮肤病,皮肤粗糙变厚,瘙痒难忍,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特别是到了气候寒冷干燥的冬春季节,症状尤为严重.不少人说她患的是癣,但按照手癣治疗却无效,实在让她伤透了脑筋.一天她让笔者看,笔者详加检查,并询问病史,认为她患的可能是一种叫手部干燥性湿疹的病.......

    作者:孙川 刊期: 2015- 01

  • 斑秃自疗8法

    斑秃又称为“圆型秃发”,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多数患者与长期失眠、焦急、忧虑、悲伤、精神紧张、情绪不安和其他内分泌疾病等有关,有家族史者10%~20%会发病.患者一般无任何自觉明显症状,仅仅会呈现身体疲乏、白昼嗜睡而夜晚失眠多梦,患部有麻木、发胀、刺痒感,视之呈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毛发脱落,境界分明,周围皮肤正常但毛发营养不良,脆而易断,松动易拔出等.与中医学的“油风”“鬼剃头......

    作者:蔡晓刚 刊期: 2015- 01

  • 妇科万全之剂益坤丸

    一般妇女行经期间,多感小腹或腰部轻微胀痛不适,这是正常现象.如果行经前后或正在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较重,甚至剧痛难忍,并随月经周期持续发作,就叫“痛经”.痛经多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分四种类型:一是气滞血瘀型痛经,二是胞宫寒湿型痛经,三是气血虚弱型痛经,四是肝肾亏损型痛经.......

    作者:远山 刊期: 2015- 01

  • 千古一序张仲景

    有自序的中医药著作,当推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为早.这篇序,明代赵开美本仅599字,而其信息量却很大.首先,东汉时期的读书人、做官人,都比较注重名利地位,嗜好追随权贵豪门,没有时间“留神医药”,把做人的本末全颠倒了.一旦生病,惊慌失措,没了主见,听任女巫男祝之流,装神弄鬼.当他(她)们技穷束手的时候,则又将宝贵的生命托付给一般庸医,任凭那些不学无术之辈随意施治,一错再错,终赴黄泉.......

    作者:陈德春 刊期: 2015- 01

  • 医案聊斋续篇——昏热案

    师兄:清代常熟城有个姓席的户曹,其父中暑,昏热不言.师弟:这“户曹”是何职何官?师兄:是当时县一级的征税主管.师弟:那这人还是有一定的势力,可请良医来看.师兄:欲请良医,当先知良医、预识良医,不然即使与良医对面亦是枉然.师弟:对,所以张景岳在《病家两要说》中提出:平时留意于名医,也属于“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作者:张大明 刊期: 201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