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家庭中医药》 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增进大众健康为己任,以家庭生活为中心,宣传介绍中医药在防病治病、食疗养生、保健长寿等方面的经验与常识,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深入浅出、方便、易学、有效的中医药知识和切实可行的中医药方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深受读者欢迎。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出版部门: 《家庭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374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379/R
邮发代号: 82-65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家庭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5-3743
- 国内刊号:11-3379/R
- 出版周期:月刊
-
老人、儿童带状疱疹
我治疗年龄大的带状疱疹是85岁.那是一位男性老人,来诊时已发病三天,病发于胁肋处,初以为是肋间神经痛,三天后,疱疹显现,由于就诊及时,经梅花针、拔火罐治疗一次,次日疹已结痂,疹周围再次拔罐,调服中药三剂而愈.85岁并非患带状疱疹中年龄大者.据2005年3月23日《郑州日报》报道,通许县冯庄乡二唐岗村王范氏已经100岁了,右上肢出现疹子,疼痛难忍.经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上门检查诊断为带状疱疹......
作者:马献军 刊期: 2014- 01
-
湿疹忌五个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有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的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得了湿疹,剧烈的瘙痒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甚至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长时间治疗不彻底可以导致精神萎靡、烦躁及精神障碍.患了湿疹,要到正规医院积极治疗,同时要记住:湿疹忌五个字——抓、烫、洗、馋、紧.......
作者:小荷 刊期: 2014- 01
-
癌症壮体有“膏”招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正气不足,邪气侵袭,致使气滞血瘀、痰浊阻滞所为,当以补益正气、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治,膏方治疗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免疫力,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参龙六汁膏:人参30克,龙眼肉25克,人乳、甘蔗汁各60毫升,梨汁、芦根汁各50毫升,牛乳200毫升,姜汁10毫升,蜂蜜适量.将人参研末,龙眼肉研细,与诸药同置锅中文火浓缩成膏,候温装......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14- 01
-
针刺可有效防治癫病
癫病是一种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语无伦次、静而多喜少动、不知秽洁、不知羞耻为主症,伴有失眠、纳差、便秘等症状的精神失常性疾病.其发病一般较慢,部分患者可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病情的轻重与反复发作常与情志有关.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及平素性格内向、近期有情志内伤史者.可以做头部CT、脑电图等辅助检查帮助诊断.癫病容易与郁病、痴呆等混淆,应予鉴别,还应排除因器质性疾病以及药物原因导致的精......
作者:蔡晓刚 刊期: 2014- 01
-
佳节防食积
我们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即将到来,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在这欢庆的气氛中,我们很有可能不注意饮食的节制,难免多吃一些.这时可以服用同仁堂的大山楂丸,来帮助消化.大山楂丸是开胃消食的常用中成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主要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等.其主要成分是山楂、麦芽和神曲,因此是增强“胃动力”的良药,爱吃肉的人、易吃多的人可经常服用.在饭后服用大山楂丸会使肠胃比较舒服,有......
作者:朝阳 刊期: 2014- 01
-
学会放松
在诊所跟老师出诊时,有位病人来看病.旁边家属带了一个非常可爱的三四岁小男孩,特别好玩,一双明亮的眼睛天真好奇地打量着周遭的世界,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碰碰那,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立时爬起,继续玩闹.老师说:“小孩子特别柔和,不容易受伤.老子讲:‘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骨弱筋柔而握固.’别看小孩小,骨头弱,但相对其弱小的身躯,握手的力量却很大,为什么?因为小孩的筋很柔.”......
作者:郑景文 刊期: 2014- 01
-
小儿患感冒,解表清里要兼顾
感冒是小儿常见的外感病,从中医理论看,这是由于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冷暖不知自调等生理特点造成的,多表现为风寒未散、内热已盛,形成寒热夹杂之症.在治疗中应在解表的同时佐以清里热药,使内热清、表热解.儿感清口服液正是针对儿童特有体质,采用辛凉辛温并用,解表清里兼有的良方.全方配伍严谨,在解表与清热并举的同时,兼顾化痰止咳,调理体内阴阳平衡,改善感冒症状,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作者:知心 刊期: 2014- 01
-
俞嘉言治胎死腹中
明末清初,常熟商人顾季掖的夫人,当年六月间时怀孕已五个月,下体偶尔出血,请大夫治疗,诊为胎漏(相当现代医学的先兆流产),为保胎,便以人参、阿胶等固其险.谁知治疗了一个月,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身肿气胀,病妇觉得血逆上奔,结聚于胸膈间,冲之欲出,只有在进食或饮水时才被“压”回,用手触之疼痛,如欲“压”至胸膈以下,非常艰难,“压”急了,即带血从口呕出,宛如噎症.又请了数位郎中诊治,都认为是胎气上逼,脾虚作......
作者:姜厚德 刊期: 2014- 01
-
抢救完颜小公子
仲夏的一天,蒙古一个完颜氏将军家的小公子生病了,伤寒出了些疹子,鼻子还微微流鼻血,当时请了医生来,开的是“白虎汤”(大寒之品,用于治疗实热证)、柴胡等药,结果服药后病情并不见有好转,反而加重了.真是急得家人团团转.这时有人提出去找王好古大夫看看吧,于是将军家急忙派人请来.好古先生来了之后,先是把了把脉象,发现脉沉涩,这是气虚血少的表现,并且身体胸膈间没有热象,四肢也没有热象,所以好古认为这是一个寒......
作者:李彦奇 刊期: 2014- 01
-
辨证用药须顺时气以养天和
李时珍在行医问药的过程中,始终遵循“顺时气以养天和”的医疗原则,对前人的四时药理不断完善,以睿智和诚恳感天地之德,悟“天人相应”之道.他对四时用药理论的进一步阐发,不但丰富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而且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可以遵循的理论依据.《本草纲目》(卷一·序例):“经云: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又曰: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故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
作者:周彭 刊期: 201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