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家庭中医药》 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增进大众健康为己任,以家庭生活为中心,宣传介绍中医药在防病治病、食疗养生、保健长寿等方面的经验与常识,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深入浅出、方便、易学、有效的中医药知识和切实可行的中医药方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深受读者欢迎。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出版部门: 《家庭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374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379/R
邮发代号: 82-65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家庭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5-3743
- 国内刊号:11-3379/R
- 出版周期:月刊
-
冬病夏治,巧治风湿骨痛
中医学的痹证指人体肌表、经络受风寒湿邪侵袭,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肌肉、筋骨、关节等酸楚疼痛麻木,行走不便,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分为痛痹(疼痛较剧烈)、行痹(疼痛游走)、着痹(关节酸痛重着不移)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此病好发于冬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风寒湿,痹证发病率较高.西医常予非甾体抗炎药、激素、抗风湿药等治疗,但副作用较大,患者常自行停药.......
作者:邓敦 刊期: 2018- 06
-
夏天的护身要穴
天气转热,夏天到来.我们都有体会,夏季天气太热,消化能力降低,却又难免贪食生冷,就容易拉稀跑肚.脾胃一旦受伤就难以完全恢复,所以老百姓特别重视保护脾胃,夏天,小孩子即使光腚也要戴肚兜,大人也要护好肚脐.有句俗语叫做“肠胃不安,一生难安”,脾胃关乎寿命,一点儿不假.......
作者:张玉平 刊期: 2018- 06
-
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良效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多见于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或“蜘蛛疮”.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带状疱疹的典型表现为皮疹,出现群集的丘疹、水疱,粟粒至绿豆大小,疱液清亮,自觉疼痛,剧烈难忍,有时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临床实践证实,如能早期应用中药外治法,对缓解疼痛、缩短疼......
作者:郭旭光 刊期: 2018- 06
-
暑湿来袭,养生应有方
天气越来越热了,好在现代社会,解暑是件容易的事.试想,天热时就待在空调房里不出门,抱着冰啤酒、冰可乐开怀畅饮,谁又怕那酷暑高温呢?可是如果真有人这样消夏,那么一定很快就会感觉身体疲乏,懒散不想动了;脑子也会混混沌沌的,精神难以集中;虽然睡眠时间不短,却总好像没睡醒似的,困得很;脾胃更不好,聚个餐吃点儿水煮鱼、小龙虾就开始长痘痘,红肿热痛明显,冷饮刚喝半杯、西瓜才啃几口又拉起了肚子……......
作者:朝阳 刊期: 2018- 06
-
袁随园交名医兼通养生
袁枚(公元1715-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清乾嘉时期的著名文人,长于诗、散文及文学评论,与纪昀有“北纪南袁”之称,又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江右三大家”.他著述丰厚,给后人留下众多的诗文、尺牍、笔记、小说,有《小仓山房文集》《小仓山房诗集》《随园诗话》《子不语》《随园食单》等存世.此外,袁枚还享有“美食家”称号.又因其高......
作者:胡正旗 刊期: 2018- 06
-
利胆退黄夸茵陈
茵陈原名因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中医常用的清湿热、利胆退黄要药.《伤寒论》茵陈蒿汤以茵陈配栀子、大黄,用治湿热黄疸,症见身黄如橘子色、壮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苔黄干,脉弦数之阳黄证;《张氏医通》取茵陈配附子、干姜、甘草,用治肤色暗晦、寒盛阳虚、纳少脘闷,或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苔白腻,脉濡滑或沉迟之阴黄证;皆以茵陈为君药,随佐使之寒热而理黄证之阴阳.......
作者:程超寰 刊期: 2018- 06
-
中医药堂传奇第二十六回白氏创制敬宇眼药数代皇族传递奇迹
白氏定州眼药自清代乾隆年间以来,一直就是我国北方地区热销的一种眼科良药.据传,白氏定州眼药源于明代永乐年间,其祖先是西域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他用从阿拉伯人那里学过来的制药技术,在穆斯林人群中行医卖药.在成吉思汗进军黄河北岸以后,西域各民族纷纷跟着蒙古军队铁蹄随迁过来,白氏祖先也随人群迁居到河北定州,其子孙后代也都继承祖业.他们精研中草药方,运用中成药的制药方法,制作丸、散、膏、丹供回族同胞使用,......
作者:花永刚;花晨 刊期: 2018- 06
-
医案聊斋续篇项毒案
师兄:徐灵胎为苏州章倚文的夫人看病,观其神昏不言,伏卧于床,后项有一毒疮.师弟:此似为热毒伏于内,而致的神昏.师兄:徐灵胎也是这个诊断,但尚有疑惑.师弟:病症如此,有何疑惑?师兄:徐灵胎素知此夫人体质本属纤弱,平时饮食绝少,即使患有项毒,亦应平漫不肿不红,何以肿红而神昏呢?......
作者:张大明 刊期: 2018- 06
-
久病虚损理脾阴
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病患病率迅速升高,15岁及以上的人口慢性病患病率由24.1%增加至33.1%.而慢性病在中医学看来,久病必虚,虚极则致损.体质虚损与病邪又可互为因果,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说,改善体质虚损是中医慢性病治疗中的关键问题.......
作者:乾九四 刊期: 2018- 06
-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脾病候”“肺病候”导引法
“脾病候”导引法原文脾象土,王于长夏.其脉缓,其形口,其声歌,其臭香,其味甘,其液涎,其养形肉,其色黄而藏意;足太阴其经也.与胃合,胃为腑主表,脾为脏主里.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萎不收,行善瘛,脚下痛,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作者:谢青云 刊期: 2018-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