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家庭中医药》 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增进大众健康为己任,以家庭生活为中心,宣传介绍中医药在防病治病、食疗养生、保健长寿等方面的经验与常识,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深入浅出、方便、易学、有效的中医药知识和切实可行的中医药方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深受读者欢迎。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出版部门: 《家庭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374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379/R

邮发代号: 82-65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家庭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家庭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5-3743
  • 国内刊号:11-3379/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家庭中医药杂志2008年第9期文章
  • 金秋时节话田螺

    俗话说:三月田螺满肚仔,入秋田螺肥美.田螺一般在春夏之间交配怀仔,六月后产仔期过,田螺就肥大起来,人们在中秋前后都要争相品尝别有风味的田螺肉.中国的大江南北,田螺的名字各异:圆田螺、黄螺、天赢、田中螺等.它是我国长江流域城乡居民普遍喜食的贝壳类的小水产.它的分布很广,在江、河、湖、塘、水田、沼泽等地方均有.......

    作者:徐成文 刊期: 2008- 09

  • 江南名蔬数茭白

    夏秋时节,应令上市的茭白,洁白丰腴,细嫩味佳,为家常菜肴又增添了一道美味.茭白,又名茭瓜、茭笋和菰菜等,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茎经茭白黑粉的刺激而形成的肥大菌瘿.我国植菰历史悠久,初为了获取菰米作粮食,魏晋以后逐渐以培育茭白作蔬菜.......

    作者:沃野 刊期: 2008- 09

  • 亲人不是出气筒

    许多人不一定有意伤害亲人,可往往在无意中伤害了他们.我父亲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在外面说话和蔼可亲,人缘出奇得好.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变得凶巴巴的,说话也极为难听,一开口就像要把人吃掉.......

    作者:马爱民 刊期: 2008- 09

  • 如何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不良是诸多父母为之伤透脑筋的事情.如孩子趴着身子写字,吃饭老爱将饭粒掉在外面等.往往是父母提醒一下,孩子就坐好或者吃好一下,可是转眼之间又老病复发.任父母如何着急,如何哄劝或者吓唬,终还是治标不治本.......

    作者:李康耀 刊期: 2008- 09

  • 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能力

    儿童能够亲自处理自己身边的各种事情,称之为自立.自立意识是儿童逐步走上成人之路、适应现代社会环境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孩子不可能永远是孩子,他们将来必定要走向社会,而未来的生活道路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没有坎坷.......

    作者:高媛 刊期: 2008- 09

  • 消食健脾话神曲

    神曲是一味常用中药,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传说明朝时,在湖南郴州一带有家曲姓客栈,生意十分兴隆.可是,有些养鸭子的人住店,却多次丢失鸭蛋.曲老板感到十分奇怪,他询问家人和伙计,大家都否认了有偷鸭蛋的事儿.......

    作者:耿浩 刊期: 2008- 09

  • 树叶疗疾法

    桃叶新鲜桃叶捣烂后外敷可治脚癣;鲜桃叶捣烂加黄酒少许,炖熟后敷于患处,能治淋巴腺炎;桃叶500克,切碎后浸入500毫升酒精中,密置于器皿中静放2日后,去渣,用棉签蘸浸出液涂抹患处,每日3~4次,能治疗慢性荨麻疹.......

    作者:刘桂云 刊期: 2008- 09

  • 哪些树皮能治病

    自然界分布着形式各样、品种繁多的树种.无论是在乡村僻野、深山老林,还是在城市街头,随处可以看到多姿多态、色彩各异的树木.它们是人类的氧吧、空气的静化剂、城市的美容师,也是人们乘凉避暑的好去处.......

    作者:牛忻群;牛国莲 刊期: 2008- 09

  • 图说中医(一二六)中医诊法(七十五)——病因辨证(5)

    ......

    作者: 刊期: 2008- 09

  • 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不是一回事

    近听邻居们议论说,某省级医院的专家用中医方法治好了许多患者的老年性痴呆症,细细一听,他们议论的病人多为血管性痴呆.在现实生活中,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虽然名称极为相似,但从发病机理、症状与治疗效果上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

    作者:杨元德 刊期: 2008-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