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家庭中医药》 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增进大众健康为己任,以家庭生活为中心,宣传介绍中医药在防病治病、食疗养生、保健长寿等方面的经验与常识,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深入浅出、方便、易学、有效的中医药知识和切实可行的中医药方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深受读者欢迎。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出版部门: 《家庭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374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379/R

邮发代号: 82-65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家庭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家庭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5-3743
  • 国内刊号:11-3379/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家庭中医药杂志2013年第3期文章
  • 家常养胃粥

    春节,整整半个月的鱼肉大餐,很多人吃得脑满肠肥,肠胃更是饱饱腻腻的.它们就如汽车一般,也到了该养护的时候了.适逢假期,咱客串了一段时间的大厨.虽说菜炒得仍不怎么样,但是却鼓捣出几样颇得好评的家常养胃粥.......

    作者:王春然 刊期: 2013- 03

  • 亲情就是一杆秤

    秤杆离不开秤砣,老头离不开老婆.这句俗话用在父母身上,再合适不过.父亲是个急性子,年轻时干活呼呼带风.但有时候因为太毛糙,总把活干砸,母亲没少数落他.父亲是个项牛好手,一辈子没服过软,说母亲干活太慢,像是老牛拉破车,都照她这个样,日子可怎么过?......

    作者:李景香 刊期: 2013- 03

  • 培养孩子财商从零花钱开始

    近一段日子,每天早上,我总会听到对门邻居家孩子的哭闹声和大人的责骂声.细听之后才知道,原来是邻居的孩子向大人要零花钱.大人不给,孩子就耍赖,又哭又闹,僵持着不去上学.而闹到后,往往是孩子得胜,家长不得不做出让步.一天,这位邻居在楼道口碰见我.他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起初五角钱就能打发,随后是一元,发展到现在每天五元.如果不给,他就不去上学,为此他伤透了脑筋,不知该如何是好.......

    作者:周礼 刊期: 2013- 03

  • 『逆』爱是福

    我和老公都在铁路部门工作,经常三班倒,根本无暇照顾儿子,只得在他一岁大的时候把他托付给乡下的爷爷奶奶照看.由于老人的娇宠,儿子一天天变得自私起来,而且性格怪异,动辄对人乱发脾气.即便在年迈的爷爷奶奶面前,他也向来不懂得谦让……......

    作者:李玉顺 刊期: 2013- 03

  • 珍惜“宝贝”时光

    从去年夏天起,儿子不再光着屁股在我面前奔跑了.以前他总是洗完澡光着屁股出来,以凉爽为由在家里晃悠几圈再穿衣.我笑他他还不知羞耻地拿屁股蛋对着我,一边摇摆一边哼着世界杯主题曲.这一幕从二三岁一直上演到十岁.动作虽不雅,但确实让人忍俊不禁.......

    作者:陈斌 刊期: 2013- 03

  • 神经衰弱的自我康复

    神经衰弱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多发于从事脑力劳动的青年男女,其特点是精神容易兴奋,脑力容易疲乏,并伴有头痛、失眠、抑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躯体和神经精神症状.长期的心理压力过重,内心冲突得不到解脱,或者缺乏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学习方法,使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是引起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个体的性格特征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情感经历同发病也有一定关系.......

    作者:彭玉萍 刊期: 2013- 03

  • 肝郁脾虚型抑郁症

    上期我们了解了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特点,本期我们进一步了解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如果肝郁气滞型抑郁症迁延日久,未得到妥善有效的治疗,则日久肝郁克脾土,脾气虚弱,在原有肝郁症状(胸闷、胁痛、善太息、胁肋胀满、急躁易怒等)的基础上,将会出现一系列脾虚的症状.脾气虚则影响水谷的运化,脾胃的消化能力减弱,将会出现进食减少,甚则不思饮食的症状;饮食受影响,身体能量摄入不足,则会出现倦怠乏力、懒言、声低等一派气虚症......

    作者:孙锦锦 刊期: 2013- 03

  • 内心矛盾引来失眠缠身

    刘军经营着一家公司,收入颇丰,而且太太很贤惠,女儿大学在读,生活令人羡慕.可是近2年来,他的睡眠却越来越差,以至整夜无眠,白天则萎靡无神.在妻子的督促下,他去了多家医院,做了大量的检查,除了血月旨稍高外,没有查出任何问题.不得已,刘军只好借助于安眠药,才能睡上三四个小时.不过,由于他担心长期服用安眠药会让自己产生依赖,因而隔三差五地就把药物停几天.但是停服安眠药后,他就几乎彻夜无眠,而且白天出现了......

    作者:刘姿含 刊期: 2013- 03

  • 养生的理念

    《素问》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一开篇黄帝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个提问向我们表明,上古与今时(《黄帝内经》写作时)人们的寿命与健康状态是有明显差异的:上古时期,人们能活到一百岁,而且动作灵活,不显衰老;当今之世,人们年仅半百时,则行动不便,衰弱无力.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究竟是时代的变迁,还是今时之人在日常生活......

    作者:刘更生 刊期: 2013- 03

  • 问而知之谓之工——杨吉老问诊愈病

    南宋末年,某一地方官名叫杨立之.辞职后,一家回到了故乡.不久后,杨立之大人喉舌间长了一个大疖子,疼痛难忍.而且疖子破溃以后,直流脓血水,以至连睡觉、吃饭都有困难.请来的许多医生都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地瞧着这位杨大人一天天地消瘦下去.恰巧当时的名医杨吉老奉楚州太守的邀请前来作客.杨立之得知后,派自己的两个儿子前去,邀请杨吉老来为自己诊治.......

    作者:张效霞;莫芳芳 刊期: 201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