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家庭中医药》 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增进大众健康为己任,以家庭生活为中心,宣传介绍中医药在防病治病、食疗养生、保健长寿等方面的经验与常识,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深入浅出、方便、易学、有效的中医药知识和切实可行的中医药方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深受读者欢迎。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出版部门: 《家庭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374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379/R
邮发代号: 82-65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家庭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5-3743
- 国内刊号:11-3379/R
- 出版周期:月刊
-
秋冬养生好时节
按照中医养生理论,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人体五脏生理活动必须适应时节阴阳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补水很重要肺喜润恶燥,秋冬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肺,因而充足的水分是养肺的关键.多喝温开水是简便有效的方法,每天喝1~2升水,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可以避免便秘、上火等问题.......
作者:刘荣付 刊期: 2013- 10
-
梳头就是舒心
在我们家族里,有位聪慧大度、受人尊敬的长辈,是我父亲的姑姑,我叫她姑奶奶.这位姑奶奶96岁了,身体好,精神好,生活能够自理,面容也显年轻,完全不似九十多的老人.有人问姑奶奶有啥长寿秘诀,姑奶奶也说不出.后来我们留心观察,发现她每天都要用手“干梳头”.姑奶奶说这个习惯是向她父亲学的,她的父亲早年间略懂医术,常说“干梳头”能保健,于是姑奶奶对“干梳头保健法”印象非常深刻.姑奶奶辛苦一辈子,每当遇到艰辛......
作者:史丽娜 刊期: 2013- 10
-
秋季养生重在肺
中医认为,秋天养生重在养肺.肺喜润而恶燥,燥邪易伤肺.秋天气候干燥,尤其是中秋过后,风大,人们常有皮肤干燥、口干鼻燥、咽痒咳嗽、大便秘结等症.因此,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避免剧烈运动使人大汗淋漓,耗伤津液.秋季饮食应“少辛增酸”、“防燥护阴”,可适当多吃些蜂蜜、核桃、百合、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等,少吃辛辣、燥热助火之品.秋季养肺主要方法如下:饮食养肺秋季在饮食调理上要以防燥护阴、滋阴养肺......
作者:杨吉生 刊期: 2013- 10
-
如何有效延长寿命
目前人的寿命的公认极限大约是115岁.专家们认为,如果人们放弃现代化富裕生活中的各种无节制习惯,严格调节饮食,并使生活方式做某种改变,人的寿命可以达到14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精力和健康也都在衰竭.但是,近期一些美国医学专家却发现,老年人的一些生理和心理活动的下降并不是寿命增长带来的必然后果,而是一种病理作用,这些病既可以防止,又可以治愈.美国“全国老年研究所”副所长爱德华·施耐德博士不久前说......
作者:汪小艳 刊期: 2013- 10
-
参苓白术丸临床新用
参苓白术丸出自《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实为六神散(出自《三因方》)的加味方.两方都是著名方剂.原方属调理脾胃、益气安胎之剂,后人有所发展,加减衍化成多种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如《医方集解》以本方加陈皮治脾胃虚弱兼气滞或痰多之证.现代作为调理脾胃虚弱而兼湿的常用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方功在补气健脾,和胃渗湿,重在健脾,其次益气,不仅调理,且治大病.药性中和,甘温而不燥、不热,淡润而不腻、......
作者:王炎 刊期: 2013- 10
-
深秋菊花是个宝
菊花,又名金精、金蕊、药菊,不仅与牡丹、荷花、梅花并称为四季之花,在群芳之中,以“蕊寒香冷蝶难来”而闻名,而且还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等多种功效,《神农本草经》赞誉菊花能“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气血”.因此,被列为上品.风热头痛菊花15克,石膏、川芎各6克,共同研成细末,每次用4.5克,以清茶调服,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风温咳嗽如果有身不甚热、咳嗽、口微渴等症状,......
作者:董芳 刊期: 2013- 10
-
菜市场上的中药:藕节
到菜市场上买菜,见到莲藕摊前人头攒动,看来喜欢吃莲藕的人还真不少.卖莲藕的那位女摊主忙得不亦乐乎.一边为顾客削剪藕节,一边动作麻利地称重收钱.望着摊位前越集越多的藕节,我有些怜惜地问那位女摊主:“这些藕节不要了?”女摊主边找钱边说:“谁要?当垃圾处理了!”听到女摊主这样说,我觉得这样真是暴殄天物了.童年生活在农村,很少能吃到莲藕.那时农田都是用来种双季甚至三季水稻的,很少有人用来种植莲藕,只有在过......
作者:章小兵 刊期: 2013- 10
-
凉血止血大小蓟
大小蓟,又称二蓟,首载于《名医别录》.因其性状、功用有相似之处,临床常相须为用,故统称“二蓟”.小蓟,又名小蓟草、小蓟根、小蓟炭、刺蓟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全草及地下茎.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入心、肝经,有凉血止血、散瘀消痈之功,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如咯血、衄血、崩漏、尿血及痈肿疮毒等.《体草图经》言其“生捣根绞汁饮,以止吐血,衄血,下血”.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浸......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13- 10
-
益母草的故事与良方
相传有一贫妇张氏,长期疾病缠身,身边只有个十二三岁的儿子.张氏的病是孩子出世时留下的瘀血腹痛之疾,一直未能治愈,以致体质越来越虚弱.一天,儿子从数十里外请来一位老郎中.老郎中说:“我这方可值白银十两,大米十担.”儿子求医心切,爽快地答道:“钱粮有何为难,只要能治好我母亲的病,钱粮照付不误.”老郎中明知他所说有假,但念他如此孝顺,很受感动,就答应为其母亲治病.......
作者:大肚 刊期: 2013- 10
-
吴茱萸外用能『辟邪』
吴茱萸,民间称辟邪翁、茶辣,因茱萸入药以产于吴地(历史上的吴国,今江浙一带)的为佳而得名.在传统民间风俗中,九九重阳日折茱萸插于发际,辟恶气御初寒;还有登高、佩戴茱萸囊、食蓬饵、饮菊花酒等风俗.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性热,味辛、苦,入肝、脾、胃经,有温中散寒、止痛燥湿、疏肝下气、降逆止呕之功效.多内服治疗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头痛、痛经等病症.临床用药发现,吴茱萸外用治病......
作者:陈文贵 刊期: 201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