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家庭中医药》 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增进大众健康为己任,以家庭生活为中心,宣传介绍中医药在防病治病、食疗养生、保健长寿等方面的经验与常识,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深入浅出、方便、易学、有效的中医药知识和切实可行的中医药方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深受读者欢迎。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出版部门: 《家庭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374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379/R
邮发代号: 82-65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家庭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5-3743
- 国内刊号:11-3379/R
- 出版周期:月刊
-
尤爱南风菌
现在已进入盛夏,但回想春光明媚的三四月份,品尝了南风菌的美味,至今仍回味无穷.南风菌多产于江南丘陵山区,生长环境要求严格,温度、湿度、日照等综合因素缺一不可.江南土壤,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在其上面生长的菌类,带有一种天然的鲜味,人工手段很难培育出来.采南风菌,除了适宜的温度和阳光,出风的前夜好有一阵小雨,这样就能采到个大味鲜的南风菌了.......
作者:蒋平 刊期: 2013- 08
-
清心明目枸杞菜
中国人讲究药食同源,汤的内容和食性,也是随四时而不同.夏日气候湿闷,人体多躁热,汤水也由秋冬时节的温补调养,改换成了清热败火、津润滋心之品.此时,枸杞菜就更多地担当起了主角,不仅价格低廉,味道亦甚佳妙.......
作者:青丝 刊期: 2013- 08
-
清爽西瓜皮
早年到一外地朋友家里作客,时值盛暑,主人很热情地上街买来一只大西瓜款待我们.结果剖开一看,西瓜还是生的,淡粉色的瓤,瓜皮足有寸厚.懊恼的主人,当即把整个西瓜都扔了.我暗觉可惜,心想,换了馋嘴的敝乡人,生瓜也有很多的吃法.只要会做,瓜皮也是很清爽、很有吃头的.南方的夏天闷热潮湿,故敝乡人喜欢借用酸食的洋溢奔放,来挑逗食欲.以西瓜皮腌制酸品,作为消闲开胃的零嘴小食,就是一大创造.......
作者:陶琦 刊期: 2013- 08
-
品冬瓜
冬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生存能力让人赞叹,无论肥沃的乡村田园,还是贫瘠的荒山野岭,不管是雨水丰沛的肥田沃土,还是缺水少阳的丘陵沟壑,冬瓜总能随遇而安,落地生根,从不择地.冬瓜体积大,水分多,热量低,果肉厚,疏松多汁,嫩瓜或老瓜均可食用.外表披霜、其貌不扬的冬瓜可是夏秋餐桌上的常见佳肴,其富含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等.......
作者:刘剑飞 刊期: 2013- 08
-
身热不退是“湿温”
伟伟早晨起来就感到浑身疼痛,头昏沉,有点怕冷,双腿无力沉重,不想吃早点.自己想想,可能是这几天天气太热,工作累点,有点感冒吧,就吃了几片银翘解毒片,上班去了.一个上午过去,药没起作用,伟伟的感冒越来越严重了.同事见他气色不好,一摸额头,烫手,“伟伟,你发烧了!”伟伟说:“我没事,有点儿感冒,吃点药就好了.”中午、晚上伟伟又服了银翘解毒片,因为发热难耐,晚上还加服了退烧药.过了两天,症状仍然没有缓解......
作者:贾佩琰 刊期: 2013- 08
-
飞过心海的紫蝴蝶
又到了“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时节,小区拐角处的空地上,一群活泼的孩子正你追我赶地将手中的各色风筝送上天空.其中,一只硕大的蝴蝶风筝径直跃过对面的楼顶,一对紫色的翅膀,在春风的摇曳中,正一颤一颤努力向高处飘飞着……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风筝看,眼角早巳潮湿一片.我的记忆中,也曾有过这样的一只风筝,紫色的蝴蝶图案,尾部还飘着一条长长的摆线.......
作者:孟祥菊 刊期: 2013- 08
-
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
阳光柔柔地洒在小区绿荫道上,一对母女说笑着,缓缓前行.女儿不时地俯下身子,仔细听轮椅上母亲的话语,然后温和地应答,一只蝴蝶从她们面前飞过.老母亲看上去非常衰弱,如秋天田野上的一棵衰草,白发稀疏,满脸皱纹如核桃皮,双眼惺忪,她说话因缺齿漏风含混不清.女儿絮絮叨叨,不停地想法逗母亲开心,老人笑起来似乎也艰难,但女儿神情很幸福,因为和母亲在一起.......
作者:孙丽丽 刊期: 2013- 08
-
母亲的偏方
我的母亲是个农民,小时候没有上过一天学,不认识字,也不会算简单的账.但母亲会接生,村子里的60后一直到90后这几代人,大部分都是母亲义务前去为他们接生的.此外,母亲还懂得许多治疗常见病的小偏方,这更让我尊敬我的母亲.我记得,小时候,一到晚春,天渐渐热起来的时候,母亲便用地丁、茅根、竹叶等熬一锅凉茶,让下地回来的一家人喝,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并预防热毒引起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平常我们兄弟姊妹感冒咳嗽......
作者:高顺喜 刊期: 2013- 08
-
山间草药二花莪
在乡村,如果不是实在病得爬不起来,一般人是不去医院的.房前屋后的树枝青草,像皮柳树叶、艾叶、益母草、绞股蓝、金荞麦等平时毫不起眼地长在那里,有点小病小灾了,就去采些来,或煮或熬,或揉或泡,或外涂或内服,重则三五天,轻则一两天准能好.有些药是家里常备的,比如金银花、鱼腥草、猫儿眼等.也有些稀有的,比如灵芝和二花莪之类的.灵芝的用途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了,这里,就说说二花莪.......
作者:寒崖 刊期: 2013- 08
-
无底线满足,只会让孩子变坏
家长疼爱孩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无可厚非.为了不让孩子吃苦,家长吃多大苦都心甘情愿.无限制地疼爱孩子已成为当下很多家长的共同心态.请记住,无底线的满足,只会让孩子变坏.李彤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母便到外地工作.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她,真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长期的娇惯,使李彤稍有不顺心,便会哭闹着要爸妈,无奈的爷爷奶奶只得百依百顺.李彤的爸爸妈妈呢,也因为长期不在孩子身边而深感愧疚.宁可自己吃......
作者:颜崇道 刊期: 2013- 08